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智能制造机器人> 新闻动态> 正文>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举办系列“前沿科学报告”

2022年12月16日 11:27 文、图/李海涛 点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力、促进专业建设、加强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近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举办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方向系列高水平“前沿科学报告”。

12月1日,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时龙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数字孪生与人机物融合在无人产线中的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郭强出席报告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夏祥林、院长葛正浩、副院长杨立军等班子成员、教职工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首先,郭强代表学校对王时龙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与机械工程学科的情况。郭强表示,陕西科技大学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三创两迁”的奋斗与辉煌,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是学校最早创立的学科之一,长期以轻工机械为特色,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21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郭强向王时龙对学校机械工程学科建设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指导表示感谢。

王时龙在报告中指出,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而数字孪生和人机物虚实融合技术在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王时龙就数字孪生技术的定义、原型、应用、发展历程、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产品订单变化、实时生产状态等,采用数字孪生和人机物虚实融合技术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自适应重构。王时龙还介绍了其团队在数字孪生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

11月30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刘辛军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机器人的前世今生与创新发展”的线上学术报告。刘辛军在报告中指出,机器人技术是革新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必争焦点技术。报告首先以机器人的由来和分类为起点,介绍了各种机器人的诞生背景和应用。讲解了现代机器人的技术要点,以及机器人发展的未来方向和研发现状。重点阐述了工业机器人创新研发的构思模式、技术验证以及工程应用。

11月25日,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帅词俊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组织再生结构的激光增材制造研究”的线上学术报告。帅词俊针对可降解植入物存在多孔结构制备难、生物力学适配差等问题,详细讲述了组织再生结构的控形控性制造研究和增材制造系统,该技术填补了我国该领域增材制造装备技术的空白。

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高级工程师张弓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多机器人创新协同与人-机智能协同”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面向机器人机-机协作封装与打磨、协同搬运与焊接,解决通用性多机器人协同共性技术,突破了人类意图实时感知的技术瓶颈。

11月29日,吉林大学教授韩志武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从生物感受器到机械量传感器——仿生超敏感知技术”的线上学术报告。韩志武指出,探寻、模仿生物的独特感知功能,是拓展人类感知极限并发展新一代高精度传感技术的全新途径。韩志武以蝎子为例,认为仿生感知在微弱应变下的灵敏度值远大于传统的金属应变片,可以为传感技术提供新原理、新技术,有望解决目前机械量传感器所面临的众多挑战。

11月29日,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訾斌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智能机器人迷彩喷涂关键技术与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訾斌指出,智能机器人喷涂系统的核心是由机构学、材料学、计算机、多元信息感知等多学科技术交叉综合而构成的复杂机器人系统。报告主要介绍了智能机器人个性化图案多色喷涂的工程背景、发展意义、研究进展、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趋势与挑战,以及柔性智能喷涂系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与军民融合应用等方面内容。

12月1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程龙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作了题为“手康复机器人设计、感知与控制”的线上学术报告。程龙指出,面向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并结合课题组已开展的部分工作,介绍了手部康复机器人的具体需求,同时分享了在手部机器人系统设计、传感器设计、主被动控制方法等方面开展的工作。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加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第二院名,是学校落实“十四五”期间发展理念,拓宽学科内涵的有力举措,对于紧盯经济发展主战场、培育新方向、创立新根据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本次系列报告,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师生享受了一次知识盛宴,每次报告结束后,师生都会与专家就该领域难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交流。系列报告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实用性强,进一步增强了机械工程及机器人工程的专业建设信心,进一步促进了学院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方向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和学科影响力,对人才招聘和本科及研究生招生也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新闻小贴士:

王时龙,重庆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博导,先后主持国基金重点、173基础加强重大、科技支撑、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两机专项、04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4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7件;参编完成国家或行业标准4部;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曾担任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兼任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主题专家、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总体组专家,国家“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工业软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组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指委成员等。

刘辛军,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机器人与机构学、先进与智能制造装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类)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大型复杂构件机器人原位高效高质量铣削加工技术及装备”入选“2022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帅词俊,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助理、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70余项;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重点、优青等项目;入选2020中国大陆材料领域科学家50强;以第一完成人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部级科技二等奖7项;作为第一指导老师获“互联网+”省赛金奖2项、国家银奖和铜奖各1项。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博、国家优青、霍英东基金。

张弓,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前瞻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前博世(BOSCH)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等科技项目共11项。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南沙高端领军人才。

韩志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科技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机械仿生、仿生传感、仿生表面以及仿生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和部省级奖5项。

訾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多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驱动机器人理论、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控制与自动化等。

程龙,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等。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技奖励。程龙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人与智能控制。


上一条:我校举行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揭牌暨特聘顾问、特聘教授聘任仪式 下一条:西安交通大学曹宏瑞教授做客我校前沿科学报告

智能制造机器人
新闻动态
建设情况
Baidu
sogou